中共济宁学院委员会关于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提升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成效,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现就完善我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以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以健全制度体系为重点,以压实工作责任为保障,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坚持教师践行与制度约束相辅、示范引领与规范整治并重,促进广大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主要措施
(一)完善教师准入考察机制。在教师招聘环节,组建考察小组,采取查阅档案、实地走访、考察谈话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等考察,考察不合格的不予聘用。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和准入查询制度。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加强试用期考核,对不合格人员不予聘用。加强对引进人才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学术道德的全方位考察,提升人才引进质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考察标准和程序。
(二)完善常态化师德教育机制。完善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将思想政治学习与师德教育有机融合,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优化师范生培养方案,将师德教育相关的必修课程提高到2学分。在职教师培训每学年均安排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中师德教育相关内容原则上应不低于16学时。借助教育部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学术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等,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意识。加强科研诚信与优良教风学风建设,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引导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涵养高尚师德和教育家精神。教师党支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师德主题党日活动或专题理论学习。
(三)完善师德宣传激励机制。健全教师荣誉制度体系,
定期评选“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综合运用授予荣誉、事迹报告、媒体宣传等方式,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将每年9月确定为师德教育宣传月,通过表彰大会、荣休仪式、师德宣讲、专题学习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宣传教育活动。
(四)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在选优培育、职称评聘、项目申报等工作中优先考虑。注重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及时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针对性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取消其在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建立多元监督体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和学生参与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的监督评议。
(五)完善定期监测通报机制。加强师德师风领域舆情监测分析,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密切关注媒体、网站、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新闻客户端、涉校网络社区等,发现涉校舆情,要快速行动、稳妥处置。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会商协调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工作例会、部门联席会、专题会等,通报教育领域涉师德师风舆情事件,做好风险隐患的分析、研判和预警。畅通师德师风问题线索反映渠道,公开师德违规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六)完善师德失范处置机制。健全完善师德师风问题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明确受理、调查、处理、整改、复核等程序,对于出现的师德失范问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调查处置要做到定性准确、处理有据、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对查实的师德失范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和事件性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处理材料存入教师个人人事档案。对涉事教师进行处理的同时,依纪依规对其所在单位有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七)完善师德建设责任落实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及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清单,作为督导检查、校内巡察的重要内容。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是本部门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压实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师德师风建设责任、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纪依规进行问责。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二级学院党委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1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持续强化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职责,做好对教师的日常提醒和教育,把握教师思想动态,主动排查问题隐患。
(二)注重探索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研究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和改进措施,探索师德师风建设新方法、新模式,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借鉴的标志性成果。
(三)营造良好氛围。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教师至诚报国、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爱校荣校的先进事迹。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并选树推广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