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齐鲁风论坛

齐鲁风论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虚拟教研室 >> 齐鲁风论坛 >> 正文

社会认识论虚拟教研室开展教学研讨暨集体备课会

发布日期:2025-04-02    作者:     来源:     点击:

社会认识论虚拟教研室

开展教学研讨暨集体备课会


社会认识论虚拟教研室教育教学研讨暨《社会认识论》素质教育基础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集体备课会于2025年3月24日(星期一)16:00-17:30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进行(线下地点:华中科技大学东五楼509会议室(腾讯会议:614-463-272),本次集体备课会由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联合举办。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主任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副主任董慧主持。

 首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刘金仿致辞。他介绍了学校素质教育基础选修课的总体情况,指出《社会认识论》课程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与重要的现实意义,承载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任务,在推动学科交叉与教育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示范性。最后,他对《社会认识论》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期望。
在课程汇报环节,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慧教授对《社会认识论》课程进行了详细介绍。董慧教授从课程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指出本课程结合了华中科技大学办学特点和交叉学科的优势,将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选课。她强调,课程秉承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速度、社会风险、社会空间等前沿问题,将通过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专家指导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主任欧阳康教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课程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他指出,《社会认识论》课程需要做到理论与案例结合,充分调研学生需求,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将课程目标设定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在课程讲授环节,董慧教授以“社会速度”为主题,展示了三个学时的教学设计。第一学时以“社会速度的本质”为切入点,通过引入交通工具发展、通信技术革新、京东物流等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社会速度的形成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二学时聚焦“加速社会的矛盾”,分析社会加速带来的文明进步与异化加深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三学时则围绕“应对加速社会的策略”,从国家制度与个体策略两个层面,探讨如何有效应对社会加速带来的挑战。
在课程讨论环节,课程组老师针对课程前期筹备情况、未来建设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副主任吴畏指出,社会认识论课程的设计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尤其是面向非哲学专业的学生授课时,课程内容不宜过于理论化。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吴兰丽指出,课程应以现象为切入点,通过现象引出理论,并在现象与理论的嵌套结合中引导学生反思理论的现实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常务副主任赵泽林指出,课程选题应该兼具前瞻性和思想性,要进一步增强案例的生动性与时代感,从而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胡斓予指出,《社会认识论》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需要兼顾文科和理工科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贴近时代和学生生活的案例,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我站部分师生在线参与了本次集体备课会,来自其他高校的多位老师也以线上发言的形式,从不同视角对课程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定光莉老师指出,课程可以分阶段设计,从理论导入到专题研究逐步深入,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姜权权老师指出,课程可以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琦老师指出,课程设计应兼顾理论深度与大众接受度,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欧阳康教授对课程未来建设进行了指导。他指出,课程设计需兼顾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教学,确保课程主题之间的前后贯通,设计出统一的课程模板。
   会议尾声,董慧教授对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对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提出课程团队将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社会认识论》课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为推动素质教育课程的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社会认识论》课程将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撰稿(转载):郑剑  审核:沙世蕤 编辑:杨光 责编: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