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回顾、对话与
反思”系列学术活动圆满结束
2023年8月17日-8月20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等共同主办的“中外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回顾、对话与反思”系列学术活动圆满完成。此次活动以全英文的方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举行,同时在线上腾讯会议和多平台同步进行直播。
此次系列活动的特邀嘉宾为国际知名科学技术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欧洲文理科学院人文学部院士、英国社会科学学院院士,华威大学社会学系奥古斯特·孔德讲席教授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此次活动为“喻园·家”国际学术大师项目、慧源哲学茶座系列活动、海外名家大讲堂系列活动、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云睿思”学术讲座系列活动、国家治理大讲堂系列活动。
8月17日上午,此次系列活动的开幕式顺利举行,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陈洁,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李志强,华中科技大哲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徐敏,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参加了开幕式并先后致辞,本次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吴畏主持。
陈洁向莅临会议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她指出,华中科技大学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将继续坚持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及《华中科技大学全球发展战略2030》文件精神,开展华中科技大学 “喻园·家”项目,吸引海外优秀学者来校访学,重点引进外国专家中长期来校实质性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推动国际前沿问题和全球性问题研究,提高国际话语权。此次学术交流与对话,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李志强对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和学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此次系列学术活动是社会认识论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将为学者们争鸣不同的观点、争辩共同的问题、开展更深入的学术交流搭建一个国际性的舞台。
徐敏代表哲学学院对史蒂夫·富勒教授和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华中科技大学是世界百强大学,哲学系亦在中国教育部的全国哲学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欧阳康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在社会认识论等哲学领域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思想,同时非常期待享有国际声誉的哲学家富勒教授与欧阳教授之间的对话,预祝本次系列学术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并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欧阳康代表国家治理研究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史蒂夫·富勒教授予1988年出版首部《Social Epistemology》著作,是辩证社会认识论学派的创始人,并创立同名学术期刊。欧阳康回顾了与富勒教授迄今为止30余年的学术交往经历,曾应其邀请在其所主辑的杂志《社会认识论》中撰写介绍中国社会认识论研究进展及其成果的长篇英文学术论文,1992年《哲学动态》的第4、5期还专门刊发了他们关于社会认识论的长篇对话。他介绍了这次系列学术活动富勒教授的三个主题讲座:元宇宙的社会认识论意蕴、ChatGPT的社会认识论意蕴、欧美心智的社会认识
在开幕式的主旨报告和交流讨论环节,来自华威大学社会学系史蒂夫·富勒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欧阳康教授就社会认识论的相关议题做了深刻的主旨报告,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学者在交流讨论环节积极发言。
史蒂夫·富勒教授对社会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认识正义,做了深入的探讨。他指出,认识正义从一般层面来说是关于人们的意见是否被倾听以及被认真对待,其指涉一种知识/权力的关系,这不仅是东西方社会认识论中的问题,这也是涉及整个人类的问题,它与知识/权力关系的运作方式有关。关于认识正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弗朗西斯·培根,他从正义的角度思考科学方法,其提出的归纳法意味着试图找到一个共同的标准,试图纠正一种关于知识/权力的不平衡,这就是实验方法的意义。约翰·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关于“无知之幕”的构想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看待正义的方式,米兰达·弗里克的《认识非正义》则提出了认知非正义的概念图谱。关于理解认识正义,人们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正义与非正义,在共同标准确定之前,需要人们从个人偏见中抽身出来。富勒教授介绍了康德的《论教育学·系科之争》中的论点,指出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独立的哲学学科来整理院系之间相互冲突的知识主张。他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必须找到一种从形而上学的、文化的或任何假设中抽象出来的方法,这也是现代追求科学语言的动力所在。
欧阳康教授对中国社会认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透析与前瞻。他指出,社会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哲学学说,以人们认识社会的活动为对象,揭示社会认识活动的特殊性质、特点和规律,探索其独特的方法论原则,探索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之谜,并从问题的提出、“社会认识”的三种理解、基本规定、学科性质、理论定位、《社会认识论导论》的研究体系对社会认识论的一期研究进行了阐述。此外,欧阳康教授也从社会认识论的国际学术交流、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后续发展、社会认识论与人才培养、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的视域拓展进行了探讨,指出要直面当代社会的复杂性特征,并分析了当代社会认识研究的发展方向。
交流讨论环节中,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潘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国斌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丹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慧教授先后进行了发言。吴畏教授对此次开幕式活动做总结发言,他指出,这次学术交流活动将再次架起中国和西方的社会认识论充分交流的桥梁,一方面会促进国外学者关注中国社会认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中国学者解读国外社会认识论的最新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8月17日下午至8月20日上午,“中外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回顾、对话与反思”系列学术活动开展了四场活动,分别是“中外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交流与对话——欧阳康教授与史蒂夫·富勒教授学术对话会”、“元宇宙的社会认识论意蕴”、“ChatGPT的社会认识论意蕴”、“欧美心智的社会认识论”。对话和三场讲座视野广阔,内容丰富,讲授生动活泼,线上线下观众踊跃提问。
8月20日上午11:30,“国际社会认识论研究院(联盟)”筹备启动会暨“中外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回顾、对话与反思”系列学术活动闭幕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429B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成功召开,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李志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董尚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吴畏,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董慧,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赵泽林,华中科技大学校团委书记罗迪,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处综合办公室主任卫甜,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讲师归伶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国斌,还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主持。
闭幕式第一项,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会长欧阳康教授为史蒂夫•富勒教授颁发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国际顾问聘书,正式聘请史蒂夫•富勒院士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的国际顾问。
闭幕式第二项,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李志强宣读了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和国际交流处《关于启动国际社会认识论研究院(联盟)筹建工作的批复》,传达了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批示,同意启动此项筹备工作并在我校设立秘书处,并对筹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随后,与会领导共同为“国际社会认识论研究院(联盟)”(筹)揭牌,“国际社会认识论研究院(联盟)”(筹)正式启动。这是中外社会认识论研究开展35年来成立的第一个关于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国际学术组织联盟(筹),由中外社会认识论的两位创立者与有关领导在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共同揭牌,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该学术联盟的建立依托于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和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将我国的社会认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与国际社会认识论学界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符合当前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和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要求,对于加强社会认识论的国际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中外代表发言环节,外方代表史蒂夫•富勒教授回顾本次专程来华参加“中外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回顾、对话与反思”系列学术活动,认为社会认识论是一种国际化的思想运动,成立“国际社会认识论研究院(联盟)”很有意义,希望能够得到中国和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并祝愿在未来能够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中方代表欧阳康教授对本次“中外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回顾、对话与反思”系列学术活动进行系统总结,认为史蒂夫•富勒教授在北京的国际信息科学大会的发言和在武汉中外社会认识论学术会的发言、对话与讲座,都既涉及到社会认识论的一些根本性学术问题,又与当前社会出现的元宇宙、ChatGPT和欧美心智等最新现象和最新态势密切结合,表明了社会认识论研究者应有的学术功力和学术敏锐性,启发我们去探究新的趋势、新的技术和新的现象,其讲座方式也堪为教学示范课。欧阳康教授简要回顾了中外社会认识论研究35年多的历程,感谢各方面对于筹建“国际社会认识论研究院联盟(筹)的大力支持,分析了其对于加强社会认识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特殊意义,表示要按照学术规范和学校要求做好这项工作。同时,欧阳康教授对于该联盟的筹备工作提出了十点初步构想:梳理中外开展社会认识论研究35年来的已有研究成果;建立各国社会认识论研究机构和学者和师生联系网络;组织开展社会认识论的系列国际学术会议;设置社会认识论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设立社会认识论的讲席教授、客座教授和学者访问;出版社会认识论研究系列学术丛书;组织翻译出版社会认识论名作译丛;加强社会认识论的高层次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办好社会认识论国际学术杂志;办好社会认识论国际网站等等。最后,欧阳康教授对史蒂夫•富勒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院士、分管国际交流的陈建国副校长、国际交流处处长陈洁、人文社科处处长李志强、哲学学院董尚文院长、杨海斌书记等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老师同学们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撰稿<转载>):郑剑 审核:沙世蕤 编辑:杨光 责编: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