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3号楼A座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学术研究与学术话语创新——以汉语哲学为例”的专题报告。此次报告特邀山东大学中国阐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诠释学》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傅永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该院负责人、青年博士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参加活动,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副院长刘丽苹主持。

傅永军以“中国自主性哲学知识体系”为切入点,从汉语哲学的兴起、西学东渐与中国古典学术体系的终结、从经学到中国哲学再到汉语哲学、世界哲学谱系中的汉语哲学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汉语哲学的历史脉络、理论内涵及其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意义。讲座中,他通过剖辨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形成的时代与学术缘由,回答了“汉语哲学”的合法性问题。通过解决汉语言言说哲学的语言特殊性与哲学问题的普遍性之间的紧张与对峙,将汉语哲学引向关注普遍哲学问题,尤其关注现时代提出且急需哲学给予回答的全球性哲学问题这样的高度。他指出汉语哲学的兴起不仅是中国学术自主性的体现,更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关键路径。
讨论环节,傅永军与青年教师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他强调,汉语哲学的建构应与国家文化战略紧密结合,推动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报告会后,傅永军一行还考察了数字思政教学中心,学院负责人就学生培养、学科发展以及深化拓展合作领域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本次报告的成功举办,深度回应了教师在“学科未来路径设计”与“跨文化对话机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同时,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工作思路和启示,激发了广大师生学术研究的热情,开阔了学术前沿视野,也将为学院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与高层次院校的深化合作起到建设性作用。
(信息来源:济宁学院网站 责编: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