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铸魂数智赋能推进“大思政课”创新
沙世蕤 曹海涛 赵重阳
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思政课”建设中,充分利用现代数智技术与“大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深度挖掘、总结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其转化并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体系中,既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弘扬,又创新了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效能,优化了“大思政课”格局。
深度挖掘,提炼文化内涵
丰富“大思政课”教学资源
济宁学院地处儒家文化发源地曲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注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济宁学院“文化建校”的亮点;同时,济宁学院拥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例如黄河、羊山等红色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内引外联”的方式加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
内部引导激励。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完善优化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红色资源”研学、以“专题课堂”精学、以“调查研究”践学等常态高效的学习机制,鼓励促进引导师生利用在线检索、数据挖掘,以及实地走访、田野调查等方式,深入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及“三孔”景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以及金乡县羊山红色教育基地、曲阜“红二师”精神教育基地、邹城“红色田黄”田黄镇等地,对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文化标识、数字转化,并将科学梳理、精心提炼的文化资源用于开发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视频,将之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
外部资源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具有深厚儒家文化传统的曲阜一中进行联合教学实践,与曲阜市阮家村在挂牌“济宁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开展“儒风耕读园”校企合作项目,开办“儒学课堂”,传播儒家经典,体验儒家文化,实现“儒风润心,儒典励行”;同时,与金乡县羊山红色教育基地共建“王杰精神研究院”,签订“济宁学院数字文化产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书”,在红色文化教育、“双师”教师培养、互派教师授课、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实现了深度合作、同向发展,共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学资源的不断挖掘开发、有效融入,延展了教学视野的“广度”、增加了教学资源的“丰度”、提升了教学理论的“厚度”,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效度”。
数智赋能,提质增效
创新“大思政课”教学模式
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在“大思政课”建设中充分利用数智技术,开展教学模式创新,使挖掘、提炼、转化的优质教学资源更为有效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
数智赋能理论研究。通过数智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进行理论探索创新,申报并立项了济宁学院教改课题“混合式教学”改革、山东省智慧教育教学项目、山东省本科教学课题“黄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生成性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等教学课题,以及“黄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路径创新研究”等相关科研课题,发表相关系列论文。通过理论研究,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文化传播能力和智慧教学素养,获得了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比赛、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及山东省“萌新磨课会”比赛等教学奖励。
数智赋能实践教学。通过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等方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深入到儒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调查研究、走访采风、记录整理,并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线网站、红色文化传播公众号“济思广益”等“三微一端”载体进行广泛传播。实践教学成果“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荣获山东省“我与党的二十大”课程思政短视频一等奖并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和智慧媒体上广泛播出。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比赛中也获得多项奖励。实践教学成果同时反馈优化和创新了“大思政课”的教学理论,贯通“大思政课”智慧教学全环节。
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大思政课”建设顺利推进,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
协同联动,打造教学生态
优化构建“大思政课”格局
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内引外联、数智赋能、协同创新,塑造文化传播和思政教学生态,实现“大思政课”格局构建的突破,逐步建构“大平台”、整合“大师资”。
建构“大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济宁学院“智慧校园”建设,建设“数字文化产业现代化发展学院”,建构“思政教育大学生文化数字化平台”,从文化资源深度“大开发”到教学资源数字“大转化”,再到课程资源共享“大共建”,使得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普惠化、均衡化、便捷化、共享化。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利用虚拟现实教学平台使大学生在沉浸交互的文化体验中,深化文化认知和认同。
整合“大师资”。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教学师资队伍进行全员性整合建设,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程专业教师,也包括人文与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学院等其他院系的课程思政教师,吸纳华中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学者与儒家文化、红色文化研究专家,以及济宁学院宣传部、团委、融媒体中心等宣传人员,组成涵盖党政组织、管理服务、学生工作等诸方面人才的团队,积极进行文化和教学的智慧共享、资源共享、协同创新。
“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格局优化,使得济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传播传承和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随着数智技术的迭代升级与文化创新的逐步深入,数智赋能与文化赋能也必将继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信息来源:济宁学院网站 责编:余佳 邵佳